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智慧,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宝贵文化资源。例如,◆◆★“六尺巷”所承载的“礼让和谐、亲仁善邻★■★◆★”的理念◆■★★,促进了社区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应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并进行现代转化,丰富社会工作的文化基因,积极运用奖励、表扬、评比等手段,大力宣传和表彰基层治理中的善行义举,使德者有得★◆◆★★,以“基层善治”夯实“中国之治”。
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工作中的组织引领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宝贵经验,最大限度将矛盾和风险化解在基层。重点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既为基层赋能■■◆,又为基层减负,推动各类资源不断下沉,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形成责任与权力、职能与资源相匹配的基层治理格局。
建强社会工作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结合各地实际,搭建社会工作实践平台,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分类考察筛选,大力培养人才。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管理考核,以实际工作成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综合考虑从业领域◆■★■◆★、工作性质、创新意识等维度,持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信访工作者和社工等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服务用心的党员骨干,增强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攻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加大激励力度★■■■◆◆,强化保障措施,保障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畅通晋升渠道★■■■。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开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支专业可靠、乐于奉献的规模化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成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社会秩序带来新挑战■■★■★★。习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组织方式和动员模式,是新时代社会工作必须面对的技术环境■◆■★■◆。信息的高度可及性与传播路径多元化加剧了社会治理的现实难度,网络虚假信息传播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滥用可能引起社会信任危机。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体被各种平台推送算法所包围,容易受困于“信息茧房★◆■◆”,当碎片化信息和同质化观点在■★■“回音室◆■★■■”中传播,可能引起价值观冲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进步■★★◆,但也导致新的不平等,如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差距拉大等。
一是经济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工作既属于上层建筑,又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新时代社会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社会领域,还要密切关注经济领域的新变化,防止经济风险向社会政治风险转化,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和保障,致力实现经济工作和社会工作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工作领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近日,习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近年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快速发展◆★◆■★★,这些领域组织结构多样、人员流动性大◆■,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影响力较弱★■★■◆◆,传统党建模式面临挑战,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势在必行。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工作关键是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分类精准施策■★★■,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相适配,与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相融合★◆■。强化统筹◆★◆,整合分散在各领域、各部门的党建资源,形成合力。彻底摸排,开展新兴领域党员底数统计◆◆■★,建立党员台账。结对共建,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组织与新兴领域党组织的合作或指导机制,促进新兴领域党组织之间的联建工作★★■◆■,推动经验互通、互帮互助、合作共赢。
唯有贴近民情、倾听民意、切实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工作在强化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完善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引发社会心态的变化。我国经济正从速度与规模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以质量与效率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也进一步增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对社会心态产生诸多影响。社会工作亟需加强创新◆◆■,积极引导社会心态转变,在维护社会稳定、激发社会活力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秩序与活力的关系。习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秩序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有序约束■■■■,是经济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关键保障。过于宽松的治理不仅会削弱对社会主体的必要监管,还会引发社会问题的无序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稳定◆■■★★。活力是社会蓬勃发展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新时代社会工作应坚持审慎治理◆■■■★★,避免过度管控或“一刀切”的懒政倾向,要注重为个体与群体创造力预留足够空间,激发社会内在活力■■★。既要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又要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努力实现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形成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
优化政民互动渠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群众意见征集机制★★■,尤其是在数字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使互联网成为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的重要渠道。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改革,加强信访法治建设,完善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的制度★★★★◆◆,强化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搭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及时回应各类合理社会诉求■■■◆◆■,适时披露决策依据■◆■★★■、行动举措及改进结果,全面推动政民互信互助良性循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精准度和效率,不断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吸收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将党和国家的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提升社会工作的科学性与系统化水平。注重创新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大力推动各地互学互鉴■■■◆◆。
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凸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整合难题◆★★。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是社会分工发展★★、职业分化的过程,自古以来,如何在超大规模国家建构秩序★■◆◆★★、实现社会整合都是世界级难题■■★★◆■。对我国而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释放出巨大社会活力和社会能量的同时■◆,促使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包括城乡结构、人口结构、职业结构、阶层结构。例如,城市规模快速发展和农村地区“空心化★◆★”◆◆★◆,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等■◆。不同阶层、地域及城乡之间社会群体在观念、利益诉求等方面出现差异★■★◆,对社会稳定■◆、社会秩序带来挑战,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整合■■■、维护社会稳定是必须解答好的重要课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三是社会工作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各部门协同合作提出较高要求■◆★◆★,不仅依赖某个或某几个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社会工作部门要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覆盖面◆★◆,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提升社会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社会工作在稳定社会秩序■★◆、释放社会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又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与支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对社会工作提出新要求,需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组建会工作部、首次召开会工作会议,都体现了对社会工作重要性和社会工作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我国社会工作逐步走向专门化◆■、系统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等重要改革举措,明确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形成做好社会工作的强大合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